博士论文写作框架
发布时间:2023-11-22 15:31:02 阅读量:1609次
论文结构
首先要找出论文的一个核心的、有创意的贡献。用一段话表述这个贡献。这一段和整个文章一样,都必须具体
提炼出一个核心贡献需要深思熟虑。但一旦提炼出了核心贡献,你就能更好地把握论文,使论文专注于这一贡献,从而有助于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精髓。
读者一般都很忙且缺乏耐心。没有谁会从头到尾读完整篇论文。你应该方便读者快速浏览你的论文。大多数读者希望了解你的基本结论。只有少部分读者会关心你的结论如何与他人的结论不同。只有少数读者会关心,在变量的定义不同.使用的工具变量不同等情况下,你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摘要
大多数期刊将摘要限制在 100 到 150 字。务必遵守字数限制。摘要的主要功能是传达论文的那个如前所述的核心的新贡献。摘要中不要提及其它文献。如同论文的其他部分,摘要也必须具体。说明你已经发现了什么,而不是你计划得到什么。
引言
引言部分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介绍你论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你必须明确解释你的贡献,以便读者能理解你的贡献。不要只是陈述结论,要说明这些结果背后的事实。比如,“在控制了 z以后,用y对x 进行回归,x 的系数是 q。论文开头第一句最难写。对作者而言,这些都只是在“清嗓子”,徒费笔墨罢了。务必一开始就说明论文的核心贡献引言的篇幅宜以三页为限。我不写这样的“路标”段为读者导航:“第二节设定模型,第三节讨论模型的识别,第四节报告主要结果,第五节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六节总结结论这是在徒占篇幅;读者翻到某页自然会明白读到哪里了。
文献综述
解释完你自己的贡献之后,便可撰写简要的文献综述了。文献综述应独立成段,较长的文献综述应单独成节,这样对文献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
要慷慨引用文献。你不必为突出你自己的方法和贡献而把别人的研究批得一无是处。
很多论文的文献综述洋洋洒洒,一发不可收拾。没有必要引用相关领域里的每一篇文献。文献综述的要点在于将你的论文和最为相关的、最新的两三篇文献区别开来,同时恰当地肯定这些作者所做的贡献以避免某些内容被误认为是你的创新。有些人对“策略性引用”颇为顾虑:他们大量引用某人的文章,向主编暗示此人是审稿人的合适人选,也想确保审稿人能在参考文献中看到他们自己的论文被大量引用。
这些做法是否得体姑且不论,在论文终稿里,这些带水份的东西应该删掉。
正文
在正文部分,你的任务是尽快阐述核心结论。多数论文恰好背道而驰:它们花大量篇幅铺陈动机,综述文献洋洋洒洒描述庞大、复杂的模型但在后文中不再涉及,罗列描述性统计量、初步结果、一两个不太相关的讨论,而“重要估计结果”直到表 12 才列出。至此,读者们早已昏昏欲睡了。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只有那些有助于读者理解主要结论的内容,才能放在主要结论的前面理论模型
多数文章中的“主要结果”是实证研究的结果。文中可能会有一些理论或一个模型。如你 (或主编!)问“这篇论文是否拓展了经济学理论?”答案肯定是“没有”。这些论文的理论是为了有助于理解实证研究。根据这个原则,只有读者理解实证结果所必需的理论才应保留; 在读者能够理解实证结果的前提下,理论部分能简则简。
不要建立“一般化的”模型,只需建立、求解与数据相匹配的特定的理论模型。
实证研究
应该从报告主要结果开始。不要做“热身”练习,不要详细地描述数据(特别是众所周知的数据)、初步的估计结果
和对他人结果的复制。也不要介绍失败的模型设定来突出你的有效的模型。
主要结果之后应该放置一些具有经济学直觉的图表,说明主要结果能够稳健地反映数据中的程式化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接着,应对潜在的批评作出简短回应,并进行必要的稳健性检验; 这些讨论和稳健性检验的大部分内容最终其实可以作为附录放在网上。
结论
因此,结论部分要简短、有趣。不要重述你的所有发现摘要里提一次,引言里提一次,正文里又提一次,这已经够了!可以用一两段话承认研究的局限性,引申正文中未提到的推论。但要简短一一不要象写经费申请报告似的勾勒未来的所有研究计划。也不要猜测: 读者想知道你所发现的事实而不是你的想法
-------------------------------------------------------------------------------------------------------------------------------------
学术成长学苑品牌由清华大学博士于2021年联合创立,是江西八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独立学术品牌。
迄今汇聚数百名高校专家教授,开设系列学术讲座与论文写作培训课程,已成为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我们以“专业学术服务,用心科研赋能”为使命,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学术支持,截至目前,学术成长学苑辅导了超过10万+学员。2023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合作企业。
学术成长学苑持续分享学术科研资讯、论文写作干货、期刊投稿经验、资料软件工具,给你看得见的提升和启发,学术之路漫漫,我们伴你求索!
更多资料软件、科研干货、学术礼包,可以关注“学术成长学苑”微信公众号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