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发布时间:2023-04-13 14:46:02 阅读量:1258次
①时间的付出
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时间的付出是必要条件。
②方法论的转变
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以吸取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博士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博士生阶段则完全不同,必须具备critical analysis的能力,否则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critical analysis的能力,养成能够进行创新科研的方法论。
③正确分析负面结果(negative results) 是成功的关键
大多数低年级的博士生对负面结果的看法很消极,直接影响了他们critical analysis能力的培养。
不要害怕负面结果,关键是如何从分析负面结果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④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
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实验的初期阶段,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后对其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
切忌一味追求完美主义。我把这个方法论推到极限:只要一个实验还能往前走,一定要做到终点,尽量看到每一步的结果,之后需要时再回头看,逐一解决中间遇到的问题。
⑤科研文献(literature)与学术讲座(seminar)的取与舍
我只读与我的研究兴趣有直接关系的论文。并且只有在我写论文时才会大量阅读。
一个人必须对他做的事情做些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是科研文献的阅读还是学术讲座的听取,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在博士生阶段,尤其是前两年,我认为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去听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并进行科研文献的广泛阅读,打好critical thinking的基础;但随着科研课题的深入,对于文献阅读和学术讲座就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开始权衡时间的分配了。
⑥挑战传统思维
从我懂事开始,就受到教育:凡事失败都有其道理,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重新开始尝试。
并不是所有失败的实验都一定要找到其原因,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实验,过程繁琐复杂;大部分失败的实验是由简单的操作错误引起的,比如PCR忘记加某种成分了,可以仔细重新做一遍;这样往往可以解决问题。只有那些关键的、不找到失败原因就无法前行的实验才需要刨根究源。
Follow logic!跟着逻辑走!
严密的逻辑是 critical analysis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