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神总结:读博失败的10个作死大法
发布时间:2023-09-27 14:50:30 阅读量:928次
01 过度在意成绩或课程作业
实际上,没人会在意你的分数是多少。在头两年里,应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然后通过大量论文阅读后,着手尝试小型的、探索性的研究项目,而在课程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只会让你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
02 什么都想学
读博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积累与学习,但博士生的学习要将精力集中在毕业论文方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是以形成论文为最终目的的。过多的选修或者旁听一些与你研究方向无关的课程,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在浪费时间,完全没必要到第三学年末,一个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应该已经阅读了 50 到 150篇与你研究方向最新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
03 完美主义
在学术界,完美主义可以说是一种悲剧性的折磨,因为它往往对最聪明的那群人打击最大。你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最多无限接近有同学常常对一篇研究论文的打磨远远超过了收益递减点,他们不断追求完美,永远不停的润色、打磨想在规划出完美的论文结构之后才能开始下笔的同学,永远下不去笔。我认为写论文应该是一个反复修改、不断琢磨的过程。从研究的提纲和一些粗略的笔记开始着手进行,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迭代、打磨,然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在论文的写作中“足够好”远远胜过“完美”
04 拖延症
读博士似乎对所有拖延症患者都有极强地吸引力,不幸的是,它同时也像是一个筛子,淘汰了那些效率低下的研究生
05“独立”地过早或过晚
是被指导还是给建议,读博时,导师和学生的角色会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生转变。早期导师应该手把手进行指导,后期学生对于课题的了解应当远胜于导师。一旦发生这种转变,学生应该开始走向“独立”,开始学会自己选择主题,并开始着手撰写论文。但是要关键把握好时机
06 把读博当成是在上学或工作
读博士既不是在上学,也不属于工作。读博是一种不断修行的体验过程,解决难题、完成一篇漂亮的论文获得同行的好评需要日以继夜的苦思冥想。那些把读博当做是朝九晚五在公司上班的研究生们,得花上至少 7 年才能获得学位。
07 不把委员会当回事
对于学生们来说,在最后几年里和学位委员会的委员们保持联系非常重要。委员们需要知道你在研究什么。而且这些委员会成员可不像你导师那样对你耳提命面,你会很容易忘记他告诉你的建议。
08目标定的太低
有的研究生以最差的学生作参照,指望花最少的力气拿到博士学位。这样态度可想而知,十有八九是毕业答辩要挂了的。这些人挂掉基本上都是因为不幸选题不好或者计划做得太随性。目标过低将导致你无法应对任何的不确定性。而研究恰恰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
09目标定的过高
对博士研究生来说,拿下博士学位那就是读博期间的主要目标的确如此,但是,这不是终极目标。恰恰相反,这是你学术生涯的开端,是入场券。
10 误解了真正的里程碑
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课程合格、开题报告、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这些都是写在纸面上的要求实际上,真正的里程碑是能发表三篇像样的、和你研究课题 (大致)相关的好论文。一旦一位学生发表了两篇好论文,而且她也能使答辩委员会相信她即将发表第三篇,那她就可以开题了。
-------------------------------------------------------------------------------------------------------------------------------------
学术成长学苑品牌由清华大学博士于2021年联合创立,是江西八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独立学术品牌。
迄今汇聚数百名高校专家教授,开设系列学术讲座与论文写作培训课程,已成为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我们以“专业学术服务,用心科研赋能”为使命,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学术支持,截至目前,学术成长学苑辅导了超过10万+学员。2023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合作企业。
学术成长学苑持续分享学术科研资讯、论文写作干货、期刊投稿经验、资料软件工具,给你看得见的提升和启发,学术之路漫漫,我们伴你求索!
更多资料软件、科研干货、学术礼包,可以关注“学术成长学苑”微信公众号领取。↓↓↓